百年清华

余寿文:奏响工程教育的“交响乐”

2016-01-09 | 余寿文 | 来源 《中国科学报》2016年1月7日 |

  在我国,工程教育远在建国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但当时的工程教育主要培养的是通用工程人才。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开始培养专门的工程师,希望这些人才能够“即插即用”。

  改革开放后,国内工程教育开始学习美国,更多地注重工程科学家的培养,工程教育开始向科学方向倾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0年之后,欧洲工程教育模式进入中国,我们除了培养工程科学家外,开始注重工程师的培养,但此时,“工程师”的概念还是很模糊的。

  2010年,教育部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师作为人才培养目标被正式重新提出来。此时,“工程师”的概念已经明晰化。更重要的是,工程师的类型开始变得多样化:研究型、生产型、服务型……

  需要明确的是,现代工程师和过去的工程师很不一样,前者要求有全球视野,要懂得工程伦理,要有创新和合作的意识,还要学会跨界创新。换言之,现代工程师已经具有了集成性。

  在一次会议上,麻省理工学院原院长查尔斯·维斯特曾讲到,过去我们的工程学习很习惯力、速度、力度等科学名词。但现在,我们的工程人才碰到了新的语言——规模、范围、集成、复杂度、支付能力……这些原属于经济、法律和社会相关范畴的名词,开始成为工程系统常用的语言。

  于是,我们面临着这样一个新问题:在新时代下,工程教育所涉及的内容与之前已经截然不同,话语体系也已经不一样。我们该怎样培养下一代的工程师?尤其是面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挑战,我们的工程教育准备好了吗?

  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其中也包括工程教育体系,但我们还仅仅是一个教育大国,而非教育强国。我们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施,我们可以领会其精神,但不能完全照搬,因为我们的规模不同、国情不同。

  然而,无论是何种教育理念和方法,有一条是共通的。那就是我们要有不同的人才培养规格,而非培养单一人才。国外曾经研究过几条不同的人才发展道路,比如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2008年的一项研究报告就指出,美国要培养引领科技人才,至于制造和信息办公等领域,美国完全可以培养外包产业人才,利用这些人才引导印度和中国发展相关产业。

  就在美国发布这一报告的同一年,中国工程院有198名院士通过将近一年半的调查研究,对国内九大行业的人才需求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最终发布报告指出,我国要走世界科技发展和本国产业发展双结合、两轮驱动的人才道路。而这份报告正是引发2010年开始实施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的思想来源。

  然而,我们该如何做强我们的工程人才培养呢?

  在我看来,要想达到目的,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首先是整体规模,在这方面,我国拥有3400万在校大学生,这是我们最大的一个“富矿”;其次,在学习领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但每个人能量发挥的百分比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能将自身所有能量充分发挥,有的却只能发挥一半甚至更少。如果我们能将所有学生的能量发挥到100%,这将是一份了不得的力量。

  我曾做过一项调查,在麻省理工学院,我问这里的学生每周在学业上花费的时间有多少,得到的回答是60~70小时。在清华大学,我针对研究生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得到的回到是60个小时,我们还差10个小时,而且清华学生在国内还算比较努力的。我们常看到有的高校里,所有教室的灯都是亮的,只有两三个人在学习;有的高校所有教室的灯也是亮的,但里面坐满了人,这说明国内学生的学习精力参差不齐。而不同学习精力下,学生发挥的能力显然是不同的。

  那么,又该如何发挥学生们的最大精力?

  正如前文指出的,在我看来,我们依然需要在人才培养以及人才评价上,注重多样性的塑造。

  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学校和专业列在一个坐标系内。其中,竖轴为研究型,横轴为应用型。过去,我们把所有的评价体系,全部趋近于竖轴。然而,国内所有学校和专业的类型都被缩成一条轴,应用型如何处理?

  在工程教育领域,我们的专业要有多样性,人也需要有多样性。因此,我们需要有多样性学校。而且通过行政手段,将专业类型“统一化”。在这方面,我们的确应该借鉴一些国外经验。

  目前在欧洲,多国的工程教育认证大体上都有一个相同的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是面向学生,以学生最后的学习产出为主要衡量指标,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个共识。国外工程教育的每个教学环节都会有若干个要求,学生的毕业要求也必须与各中间环节的要求相对应,所有因素综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学生的总体评价。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要求仅仅是一个“最小公约数”,在此基础上,各专业都有着很大的自主发挥空间。

  事实上,工程教育质量的评估和认证就是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定位,达成一条最低要求线。在此基础上,使人才摆脱单一培养方式的束缚,在单一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之间,形成更丰富的人才结构和类型。

  在工程教育质量认证方面,我们目前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评估方法,一种是用同一标准评估,每个专业都在这一体系内一步步向上爬,最终到达金字塔顶端,在这一结构中,每到达一个层次后,“攀登者”都会受到来自周边竞争者全方位的压力。

  第二种方式就是形成完全的分类评估,各专业在不同标准下分类生长,从而减少来自周围的压力。

  第三种方式则是基于分类的分层评估,即在分类评估的基础上,让评估共同吸收来自政府和社会的营养,至于吸收能力如何,就要靠学科本身的办学定位、判断和努力了。营养越来越多,成长越快,若干年后,专业间的分层就自然出来了。

  总之,在工程教育领域,我们希望奏响一曲“交响乐”,形成一个和谐的工程教育系统。就像奥运会一样,正因为比赛项目各不相同,才能各尽所能、百花齐放,赛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作者系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本报记者陈彬整理)


相关新闻

  • 302016.03

    工业工程系分会

    清华工业工程系校友会是由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系友自愿联合的非营利性会员组织。

  • 082024.07

    “Legato连响”清华校友交响乐团音乐会成功举办

    2024年7月7日下午14时,清华校友交响乐团受邀在海淀北部文化中心剧场举办了“Legato 连响”交响音乐会。本场音乐会,乐团奉献了150分钟的精彩内容,演出现场座无虚席,到场观众感受到了来自清华校友的高雅、优美的古典艺术风采,收获满满。Legato音乐会节目单本次音乐会是乐团十年二十场计划的第五个专场,也是乐团第一次在校外以“清华校友交响乐团”名义正式亮相的专场音乐会。音乐会命名沿袭了用乐团英文字母逐一命名的传统...

  • 052022.01

    在艺术盛宴里,我们加了个菜|清华校友交响乐团新年音乐会回顾

    2022年1月1日晚上7点,清华校友交响乐团《牧歌》新年音乐会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大厅举办。活动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公共教育部主办,凡当晚在馆观众均可观看演出。

  • 152016.11

    余寿文教授:大学的本质功能与中国科技人才的培养

    10月20日下午,清华大学新雅讲座第六讲在理学院郑裕彤报告厅开启,国际断裂大会主席、清华大学工程教育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工程教育发展研究院顾问,曾....

  • 262017.06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工业工程系分会工作办法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工业工程系分会校友工作办法(20180429第一届校友理事会通过)第一条 名称: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工业工程系分会(简称“清华工业工程系校友会”),英文名称:Tsinghua Alumni Association of Department...

  • 312007.10
  • 282016.04

    土木工程教育圆桌论坛热议人才培养

    清华大学105周年校庆之际,作为土木工程系建系9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清华大学土木工程教育圆桌论坛” 于4月23日下午在土木水利学院举行。

  • 142009.01

    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新闻中心讯 记者 张莞昀 摄影 郭海军】 1月12日上午,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

  • 202009.02

    清华学生交响乐队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第一名

    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交响乐队暨首都大学生交响乐团于2月12日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并最终从30支器乐(交响乐、民乐、管乐)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器乐组一等奖第一名。

  • 062023.09

    聆听大师声音,畅享思想盛宴︱工程管理硕士教育中心举办工程管理前沿讲座

    8月31日,恰逢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教育中心(以下简称MEM中心)2023级新生入学报到之际,MEM中心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家广、海军少将杨毅、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王翠坤三位嘉宾为学生们作学科前沿讲座。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主任李小冬教授,MEM中心主任、工业工程系张伟教授分别主持会议。讲座后张伟为嘉宾们颁发了“MEM学科前沿讲座嘉宾”证书。讲座现场座无虚席,5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MEM新生和校友聆听大师报告,...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