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16日,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十七届颁奖典礼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公管学院副教授张琼讲述了她与白重恩教授的合著论文《中国经济减速的生产率解释》写作的初衷、主要发现和主要结论。该篇论文荣获了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张琼在演讲中指出,我国离“前沿”经济体越来越近,后发优势不断减小,我国总人口增长趋缓,以至于人口老年化趋势越来越严重,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潜力下降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必然趋势。
张琼2005年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获学士学位;2011年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获博士学位,毕业时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荣誉。曾在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访问研究员。
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副秘书长、评奖委员会秘书长冒天启为获奖代表张琼(右)颁奖(2017.11.16)
以下是张琼的演讲实录: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会、评委会给我的荣誉,感谢《比较》杂志的推荐,在研究过程当中,有很多学者都给我们提出了非常有启发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的母校清华大学,我之前的工作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和我现在的工作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的老师和同事们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再次表示感谢!论文作者,我的指导导师白重恩教授没有来。特别感谢和致敬他在文章中付出的智慧和心血,我们当初选这篇文章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今天会获得经济学界最高奖,虽然我们自己觉得文章写得不错,但是得到同行的认可我们感到更加欣慰。
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跟大家分享我的体会和感受:一,我们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二,我们这篇文章有哪些主要发现和主要结论?三、近年来围绕这些话题做了什么思考,或者对大家有什么启示意义的发现?这篇文章最终成稿于2014年8月,但是写作是在2013年初。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从2003-2007年一直都在十几个百分点以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增长速度一下子降了下来,之后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效果非常不错,2011年又回到了10以上,2012年跌破8。实业界和经济学界出现了分歧,一是认为通过政策刺激还会回到原来的经济增长上;二是认为国际金融危机是导火索,点燃了过去几十年当中经济增长的结构性,我们从之前的“高速”增长轨道切换到“中高速”增长轨道,8以下是经济增长速度的新常态。无论是当时还是站在今天来看,这两个观点都有合理性,前者从需求侧入手进行刺激和微调,后者从供给侧入手进行改革。当时我们的思路是从简单直观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因素入手,来看量和质在过去的经济增长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量和质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未来有怎样的变化?量是有形的要素投入,质从有形要素投入转出生产效率或者生产力。
我们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其中方法论和经验分析是最多的,对当前我国经济政策最有启示意义。最初的时候,我们尽可能合理一致地估计全国和各省区市的生产力,讨论危机后我国未来的经济走势如何,题目是《中国审计全要素生产力及其生产要素》,后来发现政策含义不够清晰,题目不够琅琅上口,于是变成了《中国经济减速的生产率解释》。我们采用产业研究的做法,利用政策分析框架,估计了我国1978年-2012年各省区市分析水平,从产出当中扣除有形要素投入以后,剩下部分作为无形生产衡量,我们做了很多基础数据比对和整理工作,之后采用效率要素有效使用和配置效率下的额度,从1978年-2012年各省区市数据构成的面板考虑地区差异和内在影响变化机制,但在方法论上对于如何估计生产率、如何认识生产率内涵和外延产生了分歧,理想的做法是把经济看成上下游有机联系的整体,把上游产出作为下游投入,对生产各个环节的效率进行考虑,并考虑时间要素的效率,好处是得出比较精确的效果,但这对数据的要求非常高,找到的公开数据不足以满足对环节进行分析的要求。不对环节进行分析,又不太好全面讨论政策的含义,这样的方法本身不能解释潜在的要素投入向实际的要素投入转换的效率,会影响政策讨论的全面性。
我们做了最优的选择,从人和物基本要素入手,考虑基本要素转化为最终产出的综合效率,这样可以综合考虑各个环节的效率,同时我们认为要素没有得到充分使用也是效率的损失,从而考虑潜在的要素投入转化为实际的要素投入,进而进行生产要素投入转化为产出综合效率。我们通过比较不同地区时间的综合效率,结合这些地区在不同时间的特征,定量分析影响生产率因素,这是我们给数据可信的前提下,为了全面讨论政策含义找到最好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2008年以后我国生产率下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200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减速不是由经济不足造成的现象,而是由以下两个主要原因造成:第一,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提高,向发达经济体学习和赶超的空间不断缩小,速度在减慢,增长潜力自然下降。二是存在结构性的因素影响了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我们还模拟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对我国投资的影响,增加投资虽然有利缓解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但不利于改进。我国生产效率的改善速度和投资率相关,这一规律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很少被提到。2008年以后投资多的时候,经济增长更快,但是消费增长更慢,投资率抑制了消费支出,我国投资率是否太高?黄金法则是很好的评价标准,投资的目标不仅仅是保增长,还为了满足人民的生活质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增加消费,要调整,保持在适中的黄金率水平上。
在我们这篇中,还有非常值得继续深入讨论的问题没有展开,其中一个问题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如何?这方面已经有很多学者和机构做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工作,总结来看,这些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重点关注需求侧,基于我国未来需求增长估计我国未来经济的增长;二是重点关注供给侧,或者比较其他国家类似我国当前经济增长后续发展的特征,或者核算中结合我国质和量的变化。
经济增长与生产力相一致,我们重点关注供给侧,在供给侧研究当中各取所长,既考虑我国劳动力生产率收敛跨国特征,也考虑劳动力市场自身特色,所模拟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率与大家直观感受一致:我国离“前沿”经济体越来越近,后发优势不断减小,我国总人口增长趋缓,以至于人口老年化趋势越来越严重,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潜力下降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必然趋势,我们结合我国质量提升空间和当前产能利润率低的问题,讨论了这些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可能影响。这些问题很重要,机制也非常复杂,我们的研究还存在不完善,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有更多学者来为这些问题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