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单羿校友在电子系2018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清华人需要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有所担当

2018-07-11 | 单羿 | 来源 电子系校友会 |

单羿,2004年入学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08年开始就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生,期间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联合培养,在校期间曾获IBM全球博士奖学金。2014年毕业加入百度研究院,2015年作为创始员工加入地平线机器人,2016年合伙创立深鉴科技,担任CTO,入选北京市骨干人才计划。迄今为止公司估值超过5亿美金,团队规模150余人,打造面向自动驾驶、智能安防等领域多款产品,吸引了三星、蚂蚁金服、赛灵思、联发科作为投资方鼎力支持。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清华大学电子系2008届本科毕业生、2014届博士毕业生单羿。受到系里老师邀请时候,我既激动又紧张,一方面是我其实读博士毕业才4年、资历太浅,有很多前几个4字班的师兄师姐做的非常出色,另一方面读书时候我也远不及各位学霸做得好。到了昨天,当我发现还没有准备好讲什么的时候,激动没了,就剩紧张了!

当然,园子里的十年以及毕业后每年一份新的工作的转换,让我见到一些事情也思考了一些事情,索性就分享下我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感触吧,必然不及各位的将来精彩,但也是我当年坐在你们同样位置时所未预料的,所以作为一种可能性供各位参考。

第一个想分享的是,接纳不完美的世界,压力将常伴左右

走出校园时,我也在想做好本职工作进化成技术骨干就够了,但当你看到你曾经奉为人生导师的大牛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孑然不同的观点,你的信仰还在吗?当你看到领导对你所做的事情细节毫无兴趣只是每个月跟你要进度向上汇报,你的热情还在吗?当你看到喧闹的城市、往来的人群毫无意外地暴露着细节上的瑕疵,你对自己对周遭还那么确定吗?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带来一些我们看之不惯的地方,这在追求卓越的同学眼里也许会进一步放大,甚至在理想主义与客观现实的较量中变得焦虑。如能面对不本质的不完美,展现出多一分宽容与冷静、收敛一分偏执与戾气,也许会发现你所接纳的其实只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和一个还不完美的自己。

走出校园,我们没有机会每日接受师德沐浴、同窗鼓励,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工作、科研、生活、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这时的处事态度才是真实素质的体现,厚德载物,时刻与各位共勉。

第二个想分享的是,遵循内心,不要用数学来计算你的人生

各位到今天为止应该已经做了很多选择题,回想我的经历,选择电子系是因为我们省前一届的状元选了这里,选择读研是因为听说毕业之后能赚更多的钱,多么简单粗暴的选择,几种未来及分别对应的收益和概率,求个期望就决定了我人生的前几个阶段。

而毕业时候,硬件背景的我选择了一个并非最高的offer和一个我不怎么擅长的技术方向,在百度的深度学习实验室做算法研究,因为我知道这会是我值得去做的事业方向以及要补足的技术短板;一年之后,面对众多选择,我又选了一个我入职那天刚刚拿到营业许可的公司,地平线机器人,因为我更加清楚在这里我将学到如何在一家创业公司管理技术团队;又过了一年,放弃了前一家公司可观的早期期权,和同为电子系背景的几位兄弟创立了深鉴科技。后面这些选择中,我放弃了用数学去计算收益,因为这些选择挑战越来越大、成功的概率越来越低。而这些被选中的、成功概率无限趋近于0的事情,往往才是我们内心追求的方向,是我们愿意不计回报地投入的事业。

清华的同学很聪明,短时间内就能找到当下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执行力也很强,有时候甚至同时保留了多个选择期待着多份回报。而选择意味着对其他机会的放弃,多重选择甚至意味着放弃了选中的每一个机会,对机会的长远认知与专注决定了人生的高度,不可短视、更不可小聪明。

值得去守护的内心对每个人都不一样,于我而言,首先要有底线,远离内心的恶,这两天币圈的录音事件,会让你看到有些内心,虽然也被很多人坚守,形成所谓“共识”,但他的底线真的很低,做了这些你的人生恐怕再也站不起来了;其次要有价值,可以通过我们的坚守让整个社会有一点点正向改变,“中兴事件”让我们看到缺芯少屏、大而不强是多么尴尬,清华人需要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有所担当。有底线、有价值的内心,试问怎会舍得用数字去衡量、用数学去计算呢。

第三个想分享的是,和时间做朋友,相信坚持的力量

当我大四推研第一次见到导师时,他给我推荐了soft error、NBTI两个topic,花了半个小时我才懵懵懂懂知道个概念,这不是我喜欢的;在我们双方都陷入了迷茫了10分钟之后,他吃力的吐出了4个字:“定制计算”,在后摩尔时代,我有幸沿着这一话题在人工智能对计算力的爆炸式需求的大背景下,坚持了十年。期间,深蓝计算机的作者许峰雄博士曾是我两年微软实习生涯的mentor,他一直和我讲,定制计算需要你去了解算法、软件、硬件体系结构多个方面,才能做出高效的系统,技术储备漫长是一方面,还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面对过程中的艰辛以及不被认可。记得我第一次发表国际会议文章时候,室友问我“听说你这个是大陆第一作者首次在这个会上发文章的,不过会议名字就叫FPGA是什么鬼?”在其他高产博士3个月扔出去一篇SCI文章的时候,我基本要两年才能完成一个系统设计,6年博士也不过做了三个机器学习算法的硬件定制计算平台,发了三篇文章,勉强毕业。神奇的是,因为在定制计算领域的研究,我获得了IBM全球博士生奖学金,毕业时候也收获了一堆的special offer。毕业之后,我继续沿着这一方向开展工作,到了今天,作为深鉴科技DeePhi的CTO,我所管理的研发团队达数百人,团队平均年龄超过我,公司估值超过5亿美金,是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炙手可热的创业公司,而那个发明FPGA芯片的200亿美金市值的上市公司Xilinx在他的宣传中写着AI solution powered by DeePhi。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各位是跑过百米冲刺、见过大场面的,在各种project中历练过的(码天、码地、码人生)。而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一场50年的长跑,试着和时间做朋友,平凡的人也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第四个想分享的是,文化认同的校友是一路的财富

这也是我最后想要着重分享的,我们作为个体比拼的是自身素质,而作为一个团队往往决定胜负的是一种文化认同。环顾左右,看一下你周围的同学、师长,清华电子系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印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请珍惜彼此,共同的经历和价值观,使我们很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工作上的伙伴、生活中的朋友,也许你们当中部分还会有幸成为一家人。在清华尤其电子系的历史上从来不缺创业“同学帮”的佳话,NetScreen的邓锋、谢青、柯严学长,展讯的武平、陈大同学长,美团的王兴、王慧文学长,共同的文化是追求技术的渴望、是共度艰难的信任、是改变世界的使命。更为可贵的是这份精神的传承,邓锋学长是我很尊敬的人,邓锋学长将对其师弟所创办的兆易创新的投资回报全部捐给母校,这是校友互相支持,校友精神传承的典范。我读书期间也多次受益于资助学生国际交流的登峰基金,同时在深鉴的成长路上我也多次收到邓锋学长的支持与关怀。时光流逝,这份精神让我常念来自何方、去向何处。

清华的校训一路鞭策着我砥砺奋进:自强不息,在时代的巨浪中勇立潮头,厚德载物,用包容的胸怀去影响环境。最后,祝福各位在毕业之际,面对纷扰的世界能守住内心的宁静,做时间的朋友,实现人生价值、收获无量前程!谢谢!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