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科学的精神——王亚愚教授清华物理系2018年度毕业典礼演讲

2018-07-12 | 王亚愚 | 来源 “清物语”微信公众号 |

2018年7月6日,清华大学物理系2018年度毕业典礼正式举行。清华大学物理系系主任王亚愚教授以“科学的精神”为主题做了毕业典礼演讲。

王亚愚,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2007年12月作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工作。现任清华大学物理系系主任。

以下是演讲全文: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家长们、各位老师们、系友们:

欢迎大家出席清华大学物理系2018年度毕业典礼。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清华物理系的全体教职员工,对2018年度所有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诚挚的祝福,对无私奉献的家长们和老师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从今年开始,物理系的毕业典礼有两个变化。第一个变化是我们将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们聚集在一起,举办一次庄重的典礼。一方面这是对毕业生们、特别是远道而来的家长们的尊重,希望你们能够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另一方面也借这个机会请同学们再聆听一次老师、学长们的叮咛和教诲。现在也许大家觉得我们啰嗦,然而当你走出了清华园,多年之后也许会怀念老师们的苦口婆心。第二个变化是我们的三大奖——叶企孙奖、吴有训奖、任之恭奖的奖金将增加一点,不是特别多,就是在原来的奖金后面加一个零。这是在薛平老师的联系下,物理系1983级系友、天行基金的设立者李怀新学长捐赠的。所以要特别祝贺今年获奖的同学们,你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没有获奖的同学们也应该高兴,因为我相信刚刚获得奖金的同学们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作为清华的老师,能够得半国英才而育之,这是世间最好的工作。在同学们离开清华前,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其实面对这样一群精英,老师们的内心经常会感觉少许惶恐。我就时常告诫自己学识有限,怕误导了同学们,因此要多讨论具体问题,少谈些大道理。然而今天,我想和同学们分享一个稍显空泛的话题,谈一谈“科学的精神”。这是因为2018年是促使我们警醒和深思的一年,面对“中兴事件”、芯片危机和贸易战,每一位清华人都应感到责无旁贷。追根溯源,是什么因素导致我们原创性思想的匮乏、核心技术的落后?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科学的精神在当代中国社会依然普遍缺失。

我想先从一位西方人的观点谈起。电磁学中有个著名的霍尔效应,清华物理系的同学们非比寻常,还可能知道反常霍尔效应,它们都是美国物理学家霍尔发现的。大家也许不熟悉霍尔的导师亨利·罗兰,他是美国近代物理的奠基人之一,美国物理学会的创始人和第一任主席。早在1883年,他就发表了一篇著名文章“A plea for pure Science”,文中说到:“如果我们停止对纯科学的追求而只关注其应用,我们将很快退化成像中国人一样。他们总是满足于实用而从不探求其原因,因此世世代代没有进步。现在我们把这个最古老、人口最多的民族看作是野蛮人”。其实,亨利.罗兰的目的并不是嘲讽中国人,因为他接着说道:“我们的国家(即那时候的美国),也是处于同样的状态”。

43年后的1926年,叶企孙先生创建了清华物理系。叶先生说过:“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决不能在现代立脚得住”。从此,一代代清华物理人以振兴科学为己任,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时至今日科学的精神依然没有融入中国的文化基因。即使看看我们自己,作为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传播者,是否将对纯粹学术的追求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治学科研是否出于热爱而不是功利?在专业范畴之外是否能够秉承科学的态度?有时反思至此,不禁汗颜。下面,我简单阐述一下自己对科学精神的浅显认识,以及对同学们的一些期待。

首先,科学精神的来源是对未知的好奇和对创造的渴望,这是人类的灵性之所在。好奇心与生俱来,然而却需要精心的呵护和持续的培育。传统上,中国地缘结构的封闭性和农耕经济的自足性使得我们的文化基因中充斥着自满、短视和实用主义,清华的同学们作为应试教育的优胜者,好奇心受到的磨灭可能尤甚。因此,我认为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天性,重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万物的兴趣、以及创造的欲望。清华物理系的老师们,特别是很多在座的名师们,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在我们的毕业生中有很多生动的面孔和有趣的灵魂。即使离开了清华,也希望同学们永葆一颗赤子之心,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地去体会发现的乐趣,创造的快感,那将带给你无穷的活力和动力。

其次,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求实,反对虚、假。这不仅是对于科学研究的态度,也应该贯穿于我们人生的每个方面。诚实是科学家最基本的操守,也是每个人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同学们或许觉得求真求实有何难,不弄虚作假很容易。大家也许听过电影《天气预报员》中的经典台词:“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很可能有一天,你会面临这样的考验与抉择:面对权力和舆论的巨大压力,你是否敢于挺身而出讲真话?面对金钱和名誉的巨大诱惑,你是否能够守住底线不作假?请同学们尽情发挥一下想象力,叩问自己的内心,并记住现在的答案。

再次,科学的精神崇尚“理性之批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在我们的文化环境中,这也并非易事。比如说,当我表达意见的时候,我的学生们的本能反应是赞同;当朱邦芬老师表达意见的时候,我的本能反应是赞同;当杨振宁先生表达意见的时候,朱老师的反应是什么我不太清楚。但大致而言,从上、从亲、从众是我们固有的文化基因,这是完全违背科学精神的。所以,希望物理系的毕业生们不仅能够自己践行独立、自由、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还要对他人的离经叛道和特立独行保持宽容的态度。

最后,科学的精神还包含不确定性,这似乎有悖常理,但物理系的同学们深有体会,大家都学过量子力学和随机过程,也知道“量子力学量力学,随机过程随机过”的至理名言。今后各位的人生中也必然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唯一确定的就是困难与挫折必将伴随着你,特别是如果你选择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自信、乐观和坚定应该是清华物理系毕业生应具有的宝贵品质。在清华物理系的几年中,大家见识了世界上最聪明的同学、学过了人类最艰深的课程、通过了中国最难的博资考试,今天依然能够顺利毕业,相信我,今后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所以,希望清华物理系的毕业生们做一个理性的乐观派、一个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让科学的精神飘荡在中国的大地。

在告别之际,我想借用朱邦芬老师以前经常送给毕业生的一段话:希望大家离开清华之前,把对物理系的不满说出来、留下来,带走的是对物理系的思念。希望大家经常回来看看,在你事业有成、春风得意的时候,让老师们一起为你高兴。当你遇到挫折、彷徨无助的时候,别忘了清华物理系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再次祝贺你们、祝福你们!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