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李义天:人为什么要讲道德

2018-08-24 | 李义天(2001届博,哲学) | 来源 《光明日报》2018年8月24日 |

世界哲学大会期间媒体发布的“中国民众最关注的十大哲学问题”里,有这样一条:人为什么要讲道德?

说来话长。我们生活在一个道德的世界里。我们总是把生活中的人、事、物区分为“好的”或“坏的”,总是借助“善”与“恶”的视角来评价和理解这个世界上发生的种种情形。道德的存在,帮助我们建立起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较为合理的伦理秩序,以及较为长远的社会预期。就是人类数千年甚至数万年来的生活状态。

几乎所有的伦理学家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回答过这个问题,几乎每一位对生活有所经历和思考的普通人也会给出自己的答案。然而,这个问题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当我们如此提问的时候,内心其实已经生出了另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人可不可以不讲道德?”

提出后面这个问题并不会让人感到愉快,但它却必须得到严肃认真的对待。这不仅因为两个问题其实“一体两面”,更是因为它们共同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事实,即道德乃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的反思和选择的产物。人类并非天生完美,更谈不上是一种始终向善的生物。资源的有限、利益的排他、人情的纠缠,往往会影响我们,使我们即便懂得了道德的知识和原则,也依然不能按照这些知识和原则所提出的道德要求来行动。所以,我们不是“天生地”或“必然地”就生活在一个道德的世界中。我们赖以存在的道德世界,以及我们具体实施的道德活动,实质上,全是我们在“讲道德”与“不讲道德”的两可之间经过权衡、反思而选择了前者的后果。这恰恰表明,人是具有能动性的自由存在者;道德是奠基于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的产物。相应的,“讲道德”成为人这种生灵不仅显著而且引以为豪的标志,也正是因为它构成了对人性本质的展示和呈现。

为了表明“讲道德”是人更愿意(或至少是经过教育和劝说之后更愿意)选择的生活方式,伦理学家给出了许多论证方案。其中一种典型方案是,将“讲道德”与个体的完善、集体的兴旺以及人类生活的繁荣联系起来;通过描述和阐释道德对人类的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超越的关键作用而证明“讲道德”的必要性。这就是所谓的“崇高性论证”。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会强调伦理美德与实践智慧,为什么孔子和孟子会强调“仁义礼智”或“心之四端”,为什么康德会把“可普遍的道德立法”列为理性行为者的自由本质,为什么宗教家往往设计一些经由道德实践而获得解救的修行之途。因为他们都试图表明,在推动人类走向崇高、臻于卓越的过程中,道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论证方案可用于说明“人为什么要讲道德”。那就是“脆弱性论证”。与“崇高性论证”相比,后者的着眼之处不是个体的完善、集体的兴旺或生活的繁荣,而是个人的生存、集体的维系或生活的延续。它的基本逻辑在于告诫人们,如果缺少道德,个体将无法继续生存,集体将分崩离析,整个人类生活将退回到“丛林状态”。原因在于,就其个体而言,人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在智力上都是极为有限和脆弱的。恰恰是这种有限性与脆弱性,使人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联合起来,建立互相帮扶和约束的秩序,结成拥有一定规则的集体和社会,从而确保每位成员的安全与发展。

所以,功利主义者会强调道德对于趋利避害的基本人性的遵循与束缚,启蒙思想家会强调各种社会契约的设计及其合理性,而那些受进化论影响的学者则试图证明,我们这种“讲道德”的人类的存活与繁荣,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在生存竞争中胜过了那些“不讲道德”的物种或人种罢了。

两种论证并非决然分隔。在回答“人为什么要讲道德”时,它们只是不同侧重的回答方式。对于许多影响深远的道德理论而言,其答案的内容往往兼而有之。比如,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就既可以从“脆弱性”的角度出发,证明阶级社会条件下道德之所以产生的局限性乃至欺骗性,又可以从“崇高性”的角度出发,证明在无阶级社会条件下道德对于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引导性与成就感。毫无疑问,在一个思想偏好日趋多元、文明互动日趋频繁的现代世界里,我们需要更多的、有价值的论证方案来回应这个问题,激发人们的思考,从而展现道德哲学的魅力。

   (作者:李义天,系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教授)


相关新闻

  • 022023.05

    王雄主讲“清华校友学习日”第43讲:我们为什么要健身

    4月29日下午,在清华112岁生日之际,人文社科学院2006级校友、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国家队体能训练中心创建人、主任王雄应邀为“清华校友终身学习支持计划·学习日”第43场活动作了以“我们为什么要健身”为主题的讲座。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副秘书长杨柳出席本次活动。1300多名校友、师生线上线下同步参与学习。王雄主讲王雄从我们为什么要健身、人类身体训练发展历史、健身练什么和为什么、健身流行话题以...

  • 132019.03

    我们为什么读科幻?

    “最诱惑人的旅行,是到星星那去,黑暗中,他们仿佛一直在细语。即使那里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但它却是一种迷人的错。”

  • 102023.10

    为什么曹禺最想写也最爱的是蘩漪

    什么是《雷雨》的魅力?它有爱的浓度、爱的强度和爱的难度

  • 252023.08

    清华圆子爸爸:短视频科普回答了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人为什么有两只眼睛一张嘴?”“为什么眉毛不长,头发一直长?”“地球为什么是圆的?”……孩子们脑中千奇百怪的问题,永远令家长们难以招架。而在抖音账号“清华圆子爸爸讲科学”的运营者郝博伟(2003级机械)看来,这些曾经难倒自己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正是其创作的动力来源。随着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观看短视频,短视频也成为知识科普的重要渠道。《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与学习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有近8成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

  • 122020.08
  • 122021.11

    今天为什么读朱自清

    ——“今天如何读经典”丛书的出版意义

  • 052016.12

    胡适为什么反感冯友兰?

    冯友兰的老师兼老友梁漱溟曾一语道破:冯貌似儒家,但从行事看,更接近道家。可惜胡适未悟到这一层。

  • 082018.06

    他们为什么敢于“破釜沉舟”

    不久前到深圳采访,记住了一个叫“佘振定”的创业者。17岁进入清华读书,博士毕业后来到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8年前和团队一起创办深圳兰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112009.09
  • 272023.12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费孝通的经典作品,最初是费孝通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乡村社会学的底稿,后来几经修改、扩充及改写,在1948年出版发行,书名便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乡土中国》。该书出版后国内外众多学者交口赞誉,普遍认为是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社会学恢复重建之后,《乡土中国》多次再版,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2020年,《乡土中...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