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国在2024清华校友HiTC演讲大会上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20240428)
母校的各位老师、校友、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2002级汽车工程系的李立国。现在是智锂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目前主要从事重卡换电补能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推广。
值此母校113周年校庆,我想分享一个科创爱好者,从大一开始,长期奋斗在创新创业道路上的故事。
一次科创活动:“学渣”逆袭,爱上挑战
2002年,我从河北考到清华,和很多懵懵懂懂的同学一样,骄傲的成为了清华的一份子。但是很快,我就发现了自己学渣的体质,陷入了一种失落和迷茫。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宿舍楼下看到了新生机械创意大赛的宣传海报,想起小时候经常帮家里修拖拉机,对机械有那么几分自信,感觉“机会来了”,这个比赛应该可以试一下。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科技比赛,完全不知道该怎么选题。于是,我从几个引导题目中,挑了一个感觉特别有意义的方向——消防逃生装置。因为我认为,挽救生命应该是一件朴素又功德无限的重要事情。
入学后,学习成绩、文体活动全面受挫,甚至连打游戏都打不过同学。所以,我很在乎每一次发现自己、找到自己的机会,准备这次比赛的过程也非常专注。大一,还没有经历金工实习,更没有进过实验室,所以什么设备和材料都没有。我就把多层的杂志封面纸粘在一起作成板材,再切条打孔做成零件,把给女朋友打电话的电话卡剪成丝来做成铰链的轴,用烙铁融化电话卡丝做成铆钉……就这样,手搓出来一个可以靠重力自动展开的“助逃生防盗窗”模型。
22年过去了,我至今还记得那天的决赛答辩现场:我站在答辩讲台的中央,台下密密麻麻,坐着评委老师、选手和观众。我用右手,托着处于防盗状态的防盗窗模型,紧张地讲解着工作原理。
也记不清讲到哪里时,紧张中,我用左手不小心触动了模型的逃生模式。原本挡在窗口的防盗窗栏杆非常丝滑地从窗体框架导轨中向下滑出,打开防盗窗窗口的同时,形成了一个悬挂于窗体下方的长长的逃生梯。现场立刻响起了让我终生难忘的热烈掌声。
因为大一新生基本上都只用PPT或绘图来介绍比赛方案,而我的作品是唯一一个能动态演示的实物,所以顺利获得了新生机械创意设计大赛的一等奖。在宣布获奖成绩的那一刻,我找回了被学霸们摧毁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某种意义上,我感觉找回了自己本来的样子。
故事没有停留在感觉上。后来,在老师的支持下,这个逃生窗装置,成为了我人生第一个申请成功的发明专利。
这次比赛从此开启了我的科创之路,在当时汽车系科协主席邵林师兄的鼓励下,我参加了第21届挑战杯,再次凭借“助逃生防盗窗”作品获得了挑战杯一等奖。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本科阶段我获得了第五届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优秀SRT一等奖、第21届、第22届、第24届挑战杯一等奖等科创比赛成绩。
比赛不仅带来了获奖成绩,也带给我与人交往的快乐和成长。比如:和队友一起通宵赶作品的激情奋斗,跟电子系师姐学会编程的喜悦,从一个人参赛到和师兄师姐们组队参赛,从在汽车系内组队到与电子系同学跨界合作……大一大二,两年的科技活动经历,让我从一名拖拉机修理手变成了手捧挑战杯的科创新星。
一种科创文化:从受助到助人,传播科创精神
本科四年,我总计获得了三次挑战杯一等奖,21届、22届和24届。我非常骄傲和庆幸的就是23届这一年我没有参赛,而是选择了做汽车系科协主席。当科协主席的原因很简单,如果当年没有科协师兄主动找到我并帮我完成了三维建模、ppt展示等一系列参赛准备,我也不会拿到第一个挑战杯的一等奖。当然还有后续各项比赛过程中给与的全方位支持。
在感激的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服务更多像我一样的科创爱好者,所以加入了系科协,在大三那年成功竞选了科协主席。虽然也有江湖传言说当年只有我一个人参与竞选,但我还是非常开心和珍惜这次当选主席的机会。为了表达为科创奉献青春的决心,我继承汽车系科协主席的传统,剃了一个大光头,光的发亮的那种,虽然丑了很多,但内心还是很幸福。
之前每次获奖,都是我在别人的帮助下去赢得荣誉,只有这一年,是专注为我热爱的清华科创和科技爱好者们做奉献。
当时,为了能出长久的科创成果,我意识到必须先扭转科创活动不被同学关注的局面,增加同学参与的基数,需要像体育活动那样——有氛围、有圈子、有文化。但是,宣传对我和科协的技术宅们来说挑战非常大,虽然你们都不信,但是我真的曾是个性格特别内向的人。
但是,热爱是一种魔法般的力量。管不了内向不内向了,当上主席后,我申请了水木账号,干起了当网红做流量的工作。请车身班的同学帮忙设计了科协的logo和卡通形象,在以后的各种活动中更便于同学识别和记忆;像唐僧一般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忽悠师弟师妹加入科协。
每年大一新生入学时,团委会组织学霸同学们去各个宿舍交流学习经验。我觉得这个思路不错啊,就自己一个人,跑遍了4字班(2004级入学)每一个汽车系新生的宿舍,热情洋溢的宣传科技活动的乐趣和意义。懵懂的新生根本分不清是谁组织的,反正只要宿舍来人,都听得很认真。从此,也开创了科协开展新生经验交流的工作模式,被保留下来。
随后,我又看中宿舍楼道的宣传栏宝地,认真写专栏,讲述汽车系参赛得奖同学的科创故事,并为参加比赛的同学办经验交流讲座,打造科创明星。还有特别有效的一招,就是动员女同学来参加科技比赛,大大激发了男同学的参赛热情。
虽然这一年,我自己没赢得任何一场比赛,汽车系也没有拿到校挑战杯冠军,但是我成功传播了科创人勇于挑战、热爱创造、共同拼搏的精神和文化,收获了更多同学对科创的关注和热爱,感受到了比赢得比赛更珍贵的东西。在2字班以前,汽车系很少有学习成绩前列的同学参加科技活动,但是,从3字班开始,科技活动也成为了学霸的主战场。后来,汽车系又多次捧得挑战杯。我想,或许也有我种下的种子吧。
一支科创团队:探索科创组织创新,点燃创业梦想
做科协主席的一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和重要性。所以,卸任后,我开始探索一种常态化筹备比赛和科技创新的组织模式,实现技术和团队的可持续积累。这样,大家可以挑战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项目,而不是让科技活动成为同学们的一次性过场活动。
2006年,首届智能车邀请赛的报名阶段,我邀请了三位师兄和10多位来自不同院系的师弟师妹成立了三角洲工作室。以智能车为课题,向汽车动力学、单片机程序设计、电子电路设计、算法仿真等多个方向开展研究。形成了比赛策略仿真平台、连续型远距离光电传感器、基于路径记忆的在线策略优化算法等关键技术并发表多篇相关论文。我们派出的代表队也在首届全国高校智能车邀请赛中获得了冠军。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三角洲工作室已经发展成30多人的学生课外科研实践平台。探索出一种科技爱好者自组织自发展的科技团队成长模式,培养一支创新型的科研队伍,也点燃了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同学的创业畅想。
人生处处有伏笔,三角洲工作室中的几位师弟师妹,几年后还成为了我后来的创业伙伴。
未完待的科创故事:连续创业,探索改变行业的机会
研究生毕业后,我先进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工作。一年后,放不下心里的科创种子,还是选择了自由驰骋的创业道路。2010年初,我与两位师兄一起创办了北京科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在电动汽车的元年,投身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技术的研发。
创业之初,辛苦自然不言而喻。辞职后第一个月,我就掉了十斤肉。创业后,每天都是早上六点多做着工作的梦醒来,凌晨一两点回到家,一周七天基本如此。虽然每天都和老婆睡在一起,但是她基本见不到我。
辛勤的付出使我们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就开发出来中国第一套、全球第二套乘用车底盘式换电系统。经过5年艰苦的奋斗,终于换来了2014~2016年第一波业绩高点,年销售额超过1.6亿,利润超过2000万,并完成了一轮5000万的融资。
就在大家信心满满再创新高的时候,2017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调整让我们失去了80%以上的收入来源,在业务转型的过程中不仅研发投入巨大,期间还遇到了第一大客户的破产的重大变故,产生了5500万的坏账,到2019年不仅亏光了融资的钱还负债3000多万。
为了自救,三年来,整个团队夜以继日的开发新产品,不断开创新技术,全力拓展新客户,但依旧负债累累。长期的发展焦虑也压垮了创始团队,理念的分歧不断被放大,从讨论到争论,从争论到争吵,从争吵到交流稀少,公司管理也陷入了长时间的混乱。这种由焦虑转向绝望的自救过程经历了大约有2年之久,也不知道是怎么坚持下来了。
2019年底,在导师的帮助下,公司完成了1.8亿融资。为了公司的发展,我和另一位师兄退出了管理层,实现了经营决策权的集中,后续三年公司又重新走上正轨,销售额达到10几个亿。
第一次创业对我来说进行了淬火式的加速成长,但仍遗憾没有做出引领行业的成就。2019年我拿出全部积蓄,再次出发开始了二次创业成立了智锂物联,很快我们又开发出了引领行业创新的重卡换电解决方案,获得了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投资。经过5年的努力,智锂物联团队再一次克服重重困难,迎来了行业爆发的黎明,并向着行业第一的龙头地位发起挑战。
创业的故事还在继续,回看大一的新生机械创意大赛,如在昨天。22年来,清华科创精神一直鼓舞着我,走在挑战的路上。我会坚持选择做难而正确的事,希望我的一生,能为让世界更美好贡献一份清华人的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