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乘长风破万里浪,体验多姿多彩的人生︱校友陈异晖在环境学院2024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2024-07-01 | 陈异晖(1992级环境) | 来源 公号“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24-06-28 |

陈异晖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非常感谢学院的信任,让我能有这个机会重返环境学院。首先,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各位学弟学妹致以最诚挚的祝贺!

经过母校清华大学的悉心培养,大家即将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实现心中理想,感悟和体验多姿多彩的人生。值此毕业季,我想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流一下我的工作、成长与体悟。

我毕业以后,在家乡的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工作,到现在已有20年。我生长在昆明,父母是科技工作者,对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有一些了解,故选择了这个专业。现在,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已成为我们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看来,当初选择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20年前,刚到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工作时,出于对清华毕业生的信任,领导把一些当时还算新型的业务交给我来负责,比如环境导向的污染底泥疏浚和EFDC等大型水质模型。那时,单位和行业内几乎找不到熟悉这块业务和技术的同行,也找不到可以直接咨询学习的专家或资料。在这种情况下,我意识到需要自己多进行拓展来应对这个挑战。我把相对复杂的问题拆解成若干个近似的、类似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把相近的、普适的技术,再叠加上一些去除污染底泥所需的特殊技术,来构造环境疏浚的工艺。我学习了水利部门的水库疏浚技术、交通部门的河流航道疏浚技术,在这些相对成熟、近似的技术上,再叠加环境疏浚所需的一些技术要点。比如,环境疏浚需要通过钻孔获取污染底泥的埋藏深度,挖深的控制精度要求比较高,需要设计相应的机械。环境疏浚在计算工程量时,需要更改传统的计算方式,参考疏浚前和疏浚后底泥的情况。通过将普适的技术叠加上特殊的技术,构造出新的工艺,我比较成功地完成了国内首次在滇池实施的、环境导向的底泥疏浚工程工艺设计等任务,成果也在云南的其它湖泊中得到推广应用。在这项刚毕业工作就接到的全新任务中,我作为课题带头人,带领单位里一些年龄比我大、资历比我老的同事来完成,应该说还是较好地响应了单位对清华毕业生的期许,也助力了自己在行业内的成长。我的体会是:要能承受压力、迎接挑战,懂得结合工作实际积极主动开展学习,要能把交叉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与利用起来。

在随后的工作中,我在单位的环境规划研究部门做负责人,带领二三十人的团队,其中一部分业务是做省、市、县的综合规划。我在环境系统分析教研所获得的知识在这项工作中起了很大作用。随着工作的推进,我体会到,在我国经济相对后发的省份,单项技术的供给其实是相对充沛的,缺的是资金和社会层面的有效融合。做规划是用系统的方法、全局的思维来对一个地区的发展与治理目标、空间区划、财政资源配置和文化方面等进行综合的调配和筹划。除了技术要素以外,社会、文化、民族人文等要素同样需要重点考虑。规划是科学和艺术的相结合,既要有科学家的思维,也要有艺术家的思维,要带着感情和信仰来工作。一次在滇南西双版纳的深山林区调研时,5天的历程里,地方陪同的老乡和乡镇上的干部,一路风餐露宿、不避艰险,柴刀斩开荆棘、绳索结为吊桥,还拦着不让我们这些所谓的科学家、城里人动手。一路清泉解渴、鸟鸣相伴,过溪流时一位傣族女干部被石头划伤脚,血渍漂染了筒裙,简单包扎后,又一路乡音萦绕、如数家珍地给我们详细介绍地方的水文、气候、物产以及他们的所需与所盼,其热爱乡土、渴望发展的淳朴心愿溢于言表,令人肃然起敬、也令我深为感佩与惭愧,使我进一步坚定了自己扎根边陲、服务家乡的决心,带着感情、带着信仰做事业。在从事大理洱海、丽江泸沽湖等区域的规划中,我提出了把白族、摩梭人的生活方式、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上升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进行规划的思路。本地传承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民生设施,是工业化之前就存在的,不与环境保护矛盾,应该争取让生态保护尽量普惠到基层,尤其是普惠到民族地区的生存与发展。担任第十二、十三届省政协委员后,通过委员提案和专家建议等渠道,我提出了进行生态资产价值核算等建议,得到省领导的肯定批示和应用,助力把云南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这一阶段我的感悟是:工作与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融入社会、体验社会、改造社会、贡献社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带着感情来做事,带着热情来创业,带着信仰来生活,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来把人生体验与干事创业结合起来。

走上单位的领导岗位后,拓展业务、提高单位的总体科研水平成为主要工作内容。结合形势发展和时代需要,2012年以来,我陆续提出在单位内设置一些新的研究板块,比如土壤、双碳与气候变化、环境经济和智慧治理等,以及建立相应的鼓励机制和管理机制的动议。对原有的人事安排模式、资源配置格局和政策配套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肯定会面临一些疑虑、困难甚至阻力。对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积极争取上级的理解和支持,从工作角度、从客观需要的角度、从事业发展的角度,做了大量的汇报和沟通;二是团结同事,站在为单位和职工谋长远发展的角度,发扬民主,进行了充分讨论;三是用争取到的增量资源搞改革,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形成共识。这些探索逐步为环科院培育了一些新的业务领域,争取了一些省级科研平台,培养了一批新兴专业团队。今年底,在省领导关心下,新建的8500平方米的生态环境科研创新基地将投入使用,单位和事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在不同的事业阶段、不同的人生阶段,灵活、务实地规划工作重点、发展方向,既能埋头深耕,也能抬头看路;多沟通、多协同,求同存异、凝聚共识、团队合作、共谋发展是我的体悟,与同学们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经环境学院老师们的大力筹划与推动,今年4月,云南省与清华大学签署生态环境科技合作协议,环境学院热爱我环境,光大我事业的愿景将在云南落地开花。校友们有了更多在一起合作共事的机会,也欢迎各位同学到云南边陲之地来体验风土、开创事业。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一直鞭策着我要勤勉自守、宽以待物。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几点体会:一是秉持初心。毕业后从事一份工作,不要只是当一份谋生手段来看待,要意识到这是一个人生的重要选择、重要阶段。职业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人生道路都会投射潜移默化的影响。若干年后,繁尘落定、铅华褪尽,蓦然回首时,相信大家都会觉得自己当初做出了无悔的选择。二是要有坚韧之心。积极地应对压力和挑战,守正出奇、锲而不舍、自强不息,不断克服挑战、解决困难的过程,就是人的成长过程。三是保持年轻人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工作与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理解社会、融入社会和贡献社会的过程。古人说作诗作画,功夫往往在诗外、画外;以积极、开放的心态生活;将来做科研、做行政,或从事实业都是不错的选择;敏感地总结、提炼各方面的生活体验,有助于各个阶段的人生规划。

我深刻认识到,的确不能认为自己做成了什么事业,也实在有愧母校的培养,但确实看到清华环境的学术功底、母校在国内外的声望、以及优秀的校园文化熏陶,就像一股强劲的长风,为大家展翅高飞、鹏程万里提供了澎湃的动力。

学弟学妹们,你们的人生充满了无限可能。在校时是学习正确地做事,将来还要懂得做正确的事;从适应已有的到创造引领未来的,从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亲手把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

感谢母校和环境学院的悉心关怀与培养!今天,我们为毕业而自豪;将来,让母校为我们而骄傲!祝愿大家乘长风、破万里浪,实现心中梦想,体验多姿多彩的人生。





相关新闻

  • 252023.06

    爱你所爱 发光发热︱校友刘锐在环境学院2023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刘锐校友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23年毕业典礼上发言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非常感谢学院的邀请,让我能荣幸地回到母校,参加学院毕业典礼。首先,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各位学弟、学妹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你们即将奔赴四方,愿你们爱你所爱,与每一座城市、每一份工作双向奔赴,去发光发热。我是东北人,出生在吉林。18岁时,我考入了清华环境系,从本科一直到博士,在清华度过了无比美好、受益一生的9年。此后,我在国外工作...

  • 012024.07

    让热爱给予自己绵延的力量|校友代表沈伯韩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6月28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年毕业典礼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行。2004届校友代表、新华社四川分社总编室编委沈伯韩讲述了自己作为摄影记者,从校园走向业界的心路历程,鼓励学弟学妹们坚守理性,尊重常识,保持宽容,独立思考,努力做一个不唯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人。以下为沈伯韩发言全文:沈伯韩致辞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够作为一名毕业生代表来参加清新2024届毕...

  • 012024.07

    坚定选择,坚守初心,做可堪大任的清华人 | 校友朱雨辰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2024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在我看来,清华人的选择是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同频共振,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中建工作,我也常常思考中国的城镇化进入下半场,建筑地产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后半程,作为大型建筑央企应该向什么方向转型。2020年我调入中建七局工作以后最先提出在存量经济时代要从城市投资者、城市建设者向城市运营者转变,通过三年多的努力,七局的城市运营业务也率先从集团各子企业中脱颖而出,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 032024.07

    校友代表赵晓利在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2024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航院人,聚在一起,清芬挺秀;航院人,奔赴各地,华夏增辉。雄关漫道就在眼前,学弟学妹们比我们面临的挑战更大、机遇更多,祝福大家在未来的工作中,在国家需要的大舞台上,有所作为、有大作为,践行航院人的时代使命;同时,也祝福大家在未来的生活中,珍惜亲情、珍视友情,收获温暖人生,彰显航院人的家国情怀!

  • 012024.07

    校友代表张凡在2024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愿你们能倾听内心的声音,以自己的方式在成就“大我”中升华“小我”。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母校增光添彩,为祖国的繁荣献上我们的热情和力量!

  • 012024.07

    校友代表潘时龙在2024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未来征程的大幕正徐徐展开,而书写精彩故事的笔墨正牢牢握在你们手中,让我们心中充满热爱,脚下勇跨山海,努力成就专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让报效国家的梦想释放出最美丽的光彩。祝福同学们,也祝福亲爱的母校!

  • 022024.07

    校友代表姜磊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2024届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从选择成为一名清华人、工物人的那一刻起,我们便肩负起推动中国核事业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肩负起发展核能、造福中国人民的使命。

  • 042024.07

    校友代表刘笑驰在能源与动力工程系2024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在工作中,一定要多交朋友,最好要有几个知己。永远不要丢掉技术,这是我们的根本;还要守住底线,永远系好第一颗扣子。

  • 042024.07

    校友代表罗宇在能源与动力工程系2024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我希望大家要结合自身工作不断思考的是,如何在传承我们“热能人”精神和风骨的基础上,让“热能”焕发新的“生机”,成为新的“能动人”。

  • 022024.07

    校友代表陈琨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24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第一个建议是保持身心健康,第二个建议是拒绝内耗,第三个建议是常回来看看。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