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训释疑
关于校训的解释
早在1911年,清华学堂初创时就提出“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清华学堂章程》)。1914年,著名学者梁启超莅校作《君子》为题的讲演,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励学生,后被铸入校徽,高悬于大礼堂的上方,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校训。
清华大学在教育史、科学史、学术史上所创造的杰出业绩,师生在拯救民族危亡和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英勇献身精神,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取得的成绩,都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种历史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光辉体现。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被赋予新的内容。做为一个高尚的人,在气节、操守、品德、治学等方面都应不屈不挠,战胜自我,永远向上,力争在事业与品行两个方面都达到最高境界。在做人做事方面应该顺应自然,胸怀博大,宽以待人,承担起宏伟的历史任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辟地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深刻认识与辩证的处理方法。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时间的考验和兴衰变化,而一直能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保持一个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是同这种深刻认识分不开的。事实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已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重要表征。
1949年随着全国的解放,清华大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新时代向我们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任务。为此,我们应该在更高的标准上,在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上,弘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发展,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于实现高度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一目标来说,还有很多艰巨的工作要做。未来的五十年,对于中华民族能否以高度文明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决定性意义。国力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精神文明的较量。帝国主义与国际反动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在这场决定民族命运的较量中,清华大学承担着不容推卸的重要任务。所有师生都必须树立一流意识。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愤发图强,争创一流。我们应该勇敢地抵御来自国内外腐朽思潮的侵袭,努力战胜自身的弱点,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堪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拟的业绩。我们鄙视那种畏缩不前、懦弱颓唐、耽于名利、甘居末流的猥琐品格,它们是同“清华人”的称号不相容的。
在努力自强自尊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善于审时度势,深刻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与自然和睦相处,同社会谐调发展,推己及人,宽以待人。在自己的工作中发扬团队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同战斗。目光如豆、高傲自大、心胸狭窄、蝇蝇苟苟等卑下品格都是同“厚德载物”的要求相去甚远的。
时代为传统注入新的活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古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必然以它生生不息的活力鼓舞着清华人开创新的历史,再造新的辉煌!